全国服务热线:400-777-6907

网站首页 学习分享 六西格玛管理文章> 六西格玛管理

质量管理发展史之质量检验阶段_六西格玛管理书籍

作者:精益六西格玛专家    分类:六西格玛管理    时间:2019-08-14 10:07:56

质量管理的历史


人类社会的质量活动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意义上的质量管理活动是从20世纪初,人类进入以加工机械化、规模化经营和资本垄断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开始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质量管理也在不断发展。一般来说,现代质量管理根据解决问题的手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可视为第一阶段,通常称为质检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是第二阶段,通常称为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第三阶段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质量管理发展史之质量检验阶段_六西格玛管理书籍


质量检查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也就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到30年代末,是质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检验来控制和保证转入下道工序的产品的产量或质量。


在手工业时代,大部分产品都是作坊式生产。产品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工匠的个人经验和技能。当18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从欧洲蔓延到美洲时,许多工匠成为工人,许多师傅成为工头。质量保证主要取决于工匠的技能。监督检验阶段是质量管理的初级阶段,其主要特征是回溯测试。在此之前,工厂的产品检验都是工人自检。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个以CF. W. Taylor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要求根据不同的职能进行合理的分工。首次将质检作为管理职能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建立了专职检验部门和专职检验制度。这对保证产品质量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同时,大规模生产条件下的互换性理论和规格公差的概念也为质量检验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这些理论,工厂规定了产品技术标准和适当的加工精度。质检员根据技术标准,利用各种检测手段对零件和成品进行检验,做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判断,不允许不合格产品进入下道工序或出厂,从而起到把关的作用。


质量检验的专业性和重要性至今不容忽视。只是前期质检主要是在产品制造出来之后进行,也就是事后验货。但在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事后检验信息反馈不及时造成了很大的生产损失,于是萌发了“预防”的想法,并由此诞生了质量控制理论。


在生产的推动下,统计学的应用有了很大的进步。20世纪20年代,英国数学家R.A. Fisher结合农业试验提出了方差分析和试验设计理论,奠定了现代数理统计的基础。同时,美国贝尔实验室成立了两个研究组,一个是过程控制组。


休哈特博士出于对西方电气公司制造的产品的变异或波动的关注和对抽样结果的研究,提出了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1924年,他首创了过程控制的工具控制图。在休哈特·比什于1924年5月16日写的一份未发表的备忘录中,记录了已知最早的控制图,为质量控制理论奠定了基础。后来,休哈特博士将这一概念发展得更加完善,并于1931年出版了他的经典著作《成品质量的经济控制系统》。休哈特博士最初将控制图应用于西部电气公司霍桑工厂的保险丝、加热控制系统和电站设备的生产。


休哈特博士在研究中观察到,自然界和工业产品中的一切都会发生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并减少它们是质量改进的主要手段。控制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重要工具之一。虽然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事物,但分组观察会形成可预测的形式。他总结了两个重要原则:(1)变异是不可避免的;(2)单一的观察很难构成客观决策的基础。为了判断观察值的形状,可以用几种方式描绘观察值。一种是将观测值绘制成一个方形的柜子,可以显示观测值的分布。另一种方法是将观察值按顺序点在图上,形成线形图,对于观察数据的趋势和周期非常有用。休哈特主张用线形图来观察数据。他进一步指出变异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偶然原因;指的是那些只会引起数据小波动的因素,影响不大,但会大量聚集呈现某种形态。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和观察经验,休哈特得出结论,它们通常形成一个近似的正态分布。他把变异的另一个原因称为归因,即可以认为是观测波动的原因,是导致数据显著偏离偶然原因形成的分布模式的变异的根源。休·哈特的控制图围绕偶然原因形成的正态分布中心建立了一组控制边界。任何超出这些限值的观察值都表明可能存在可归因的原因。因为观测数据是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标绘的,所以如果有趋势或异常形态就很容易观察到。因此,控制图是对过程产生的统计数据可变性的图形描述。


休哈特将数理统计原理应用于质量管理,提出了过程质量控制图的总体思想。他认为质量管理不能只靠回测,要在有废品迹象的时候进行分析和改进,防止废品的产生。控制图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进行预防的工具。因此,控制图的出现是质量管理从纯回溯测试进入检查加预防阶段的标志,也是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他的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质量管理经典著作《成品质量的经济控制》和他的同事道奇和罗米格(H.G. Rom,1929年出版的《抽样检验方法》经过对抽样检验的探索,首次将数理统计方法引入质量管理,为质量管理科学做出了贡献。